你尚未認證為創(chuàng)作人或影視公司,認證即可享有:
透視
經(jīng)常有人問我什么“畫面深度”、什么“景物似乎拉近了”什么什么的。很多半懂不懂的話,不知道他被什么影響了,但是在我看來這根本說的就是透視這件事。
咱們先看下面這個場景。一個外國大爺在拍攝長城。長城由近及遠,蜿蜒曲折。這就是老法師常說的有“畫面深度”或者“有縱深”什么的。
28mm焦距拍攝
咱們再看一個場景。廣闊的草原上,應該也會有由近及遠的感覺的。這么大的空間,仿佛更應該拍攝出“空間感”。但是現(xiàn)在看起來卻像一幅畫,平平的畫面。
135mm焦距拍攝
于是我們會常聽說廣角鏡頭拍攝會有空間感,長焦鏡頭拍攝沒有空間感。廣角鏡頭可以讓畫面有很強的縱深感,而長焦鏡頭會讓畫面更加扁平。
其實這個說法也不對。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
咱們就要說到現(xiàn)在要講的這個知識點了——透視。
什么叫透視呢?簡單說就是近大遠小。
從我們眼睛看世界,世界萬事萬物都是近大遠小的。如果我要你用兩枚1圓硬幣遮住你家超大的液晶電視,你只有兩種辦法。要么用兩個硬幣擋住兩只眼睛——離眼睛很近很近。要么就把電視能搬多遠搬多遠,直到可以被硬幣擋住。
海鷗為什么這么大?因為海鷗離得近。
雪山為什么那么小,甚至比石獅子還?。恳驗檠┥诫x得遠。
因為我們拍攝的都是實際存在的東西,所以攝影中透視就是近大遠小。透視效果存在于您所有的照片,但是也有明顯和不明顯的分別。
畫面中的攝影師因為近,顯得比遠處的海上巖石還要大。
而另一張照片,雖然這位攝影師也離我近,確實因為透視顯得大了,但是明顯還是比遠處的巖石要小很多。
同樣的海邊拍攝,同樣的人物近,同樣有一個海上大巖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第一張在大洋路拍攝的攝影師離我更近,或者說我在拍攝他的時候更近。第二張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拍攝的攝影師離我比較遠。
近大遠小,這樣的透視效果,你拍攝距離越近,越明顯。
當我們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我們往往會離拍攝的主體比較近。正是因為離得近,所以透視效果明顯,近大遠小明顯。變大的東西會變得更大,變小的東西會變得更小。
相反,當我們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我們往往會離拍攝的主體比較遠。正是因為遠,所以透視效果不明顯,近大遠小不明顯。變大的東西會變得沒那么大,變小的東西也就沒那么小,越趨近于真實的比例。
這也說明了焦距與透視的一點間接關系:因為廣角往往離得近,所以透視效果明顯。因為長焦拍攝往往離得遠,所以透視效果不明顯。
在拍攝建筑物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往往建筑物底部大上面小,原本方形的建筑總會變成梯形。其實這也是透視效果造成的。因為建筑底部離你近,而上面離你遠——誰讓你一般都在地面上拍照呢,所以離你近的顯得大,離你遠的顯得小。
這一點從這張照片更容易看出來。一座橋離你近的地方橋墩還離得遠一些,離你遠的地方逐漸聚攏。
這就是透視原理。很簡單吧?
透視效果在人像中的體現(xiàn)
透視效果既然和焦距沒有直接關系。那么為什么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攝影師還會對焦距有很高的要求?
那就是因為在實際拍攝中使用廣角鏡頭拍攝人像,透視感太強烈了,拍攝人的時候會出現(xiàn)大鼻子的情況;而使用長焦鏡頭拍攝人像會讓人面部比較平(非不立體),會顯得胖。
不是說焦距與透視沒有直接關系么?
對,但是有間接關系咱們不要忘記。因為如果我們要保持主體在畫面中占有一定的面積,那么當你使用不同焦距的時候,你拍攝的距離會隨之改變。
使用廣角鏡頭的時候,往往要離得近,離得近則透視感強。
使用長焦鏡頭的時候,往往要離得遠,離得遠則透視感弱。
所以50mm和85mm是拍攝人像很好的焦距,這也是綜合了景深和透視以及攝影師與模特的交流距離等等因素才被大家公認的。
所以一對比你就會發(fā)現(xiàn),24mm把姑娘臉都拍變形了,而50mm和85mm就很好。背景虛化效果也特別明顯。對于正常圓臉的女孩子來說50mm拍攝時透視效果比較好。如果是個錐子臉的模特那么85mm也許就是最好。
一般來說24mm后者35mm更加適合拍攝人物全身照。半身和特寫這種常用的人像拍攝方式,更加應該用50mm或者85mm這樣的焦距拍攝。
其實在我們平時拍攝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運用透視。比如大家在自拍的時候,為什么都是斜上45°俯拍呢?就是因為這個時候,眼睛離相機近,近大。下巴離相機遠,遠小。
這一部分你要記住的就是:
1、透視就是近大遠小,透視永遠客觀存在。
2、但是你拍攝距離越近,透視越明顯。拍攝距離遠,透視效果就逐漸不明顯,直到可能看不出來。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zuisun.cn/news/9984.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