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平原上的摩西》發(fā)布先導預告。夜幕下熊熊燃燒的汽車、破曉前靜默的男女主人公,一股隱藏于暗流中的懸疑感油然而生。
就在觀眾們或贊嘆電影的質感,或期待周冬雨和劉昊然的組合時,書粉對李守廉的飾演者也尤為關注。原著中,他是貫穿所有故事,卻只出現在其他人講述中的神秘人物。改編后能否把他立住,甚至起到串聯(lián)全局的作用,是電影能否講好故事的關鍵。
在已經公布的演員表中我們發(fā)現,一位既熟悉又似乎好久不見的演員,將承擔起這個重任。他就是之前在FIRST青年電影展獲得最佳男演員的王學兵。
說是好久不見,但其實這幾年王學兵也沒閑著。
在《一個勺子》之后,由他主演的《冥王星時刻》提名戛納,《未擇之路》《海面上漂過的獎杯》中,王學兵也奉獻了精彩的發(fā)揮。尤其是回到西北語境下的《未擇之路》,無論在上影節(jié)還是挑剔的豆瓣,王學兵的表演都獲得盛譽。
《未擇之路》劇照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王學兵將向幕后發(fā)展的說法開始流傳,之前嘉博文化公布的新片計劃中,由他執(zhí)導的電影《夏凡的女神》也赫然在列。
所以在消息越傳越真后,導演幫在德國電影節(jié)上對擔任影節(jié)大使的王學兵進行了一次專訪。對話中,他先辟了個謠:“即使做了一些和電影制作相關的工作,但演員是我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當我介紹自己時,永遠會把職業(yè)演員放在第一位?!?/span>
而關于自己導演的片子,王學兵透露已經進入劇本階段,哪怕只是玩票兒,也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到最好。
作為演員,我喜歡「狗血」的劇情
專訪之前,德國電影節(jié)正式開幕,王學兵借機聊了聊自己對德國電影的記憶。
那還是遙遠的上世紀90年代,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的王學兵剛剛接觸電影和表演。學習過程中,他觀看了大量各國的經典電影,《愛比死更冷》《莉莉瑪蓮》等「新德國電影運動」的代表作,也進入到了他的視野。
幾部影片都由孤獨、欲望、挑釁等元素組成,王學兵對背后的創(chuàng)作者——德國人法斯賓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他陸續(xù)觀看了法斯賓德的所有片子,這也是他距離德國電影最近的一段時間。
法斯賓德
時隔多年,當王學兵的身份從學生轉換為演員,再于德國電影節(jié)上觀看開幕影片《溫蒂妮》,除了欣賞,他也多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首先,是站在演員立場上對劇情「狗血」的看法。
按理說,「狗血」一般指稍顯惡俗的劇情,是個貶義詞。但在王學兵看來,生活有時遠比電影狗血,且《溫蒂妮》的觀感十分順暢,所以影片所謂的「狗血」,反倒是強故事情節(jié)以及現代城市與神話的巧妙融合。
這種復雜卻真摯的情感關系很打動他,甚至挑戰(zhàn)類似的「狗血」情節(jié),或者說把「狗血」的故事演好,也是王學兵對自己的要求:“目前很多中國電影需要體會的東西很少,基本上都是需要靠強情節(jié)來推動電影,這種強情節(jié)所帶來的狗血讓我不是很滿足。
但如果要演,還是要保持自己的專業(yè)性。比如我演了這么多年戲,有時討論劇本時演員會說:‘如果是我,絕不會這么做。’其實這句話比故事還狗血,因為人物本來也不是你,而且如果你演的角色全跟你一樣也會很無聊。
所以我們不能把狗血的情節(jié)用狗血的方式演,這種戲劇性的東西需要導演和演員好好體會。”
王學兵在德國電影節(jié)
其次,是《溫蒂妮》中表現出色的兩位演員都出自德國的戲劇舞臺,同樣有戲劇表演經驗的王學兵,也對兩種藝術形式的表演方法進行了解讀。
在他的理解中,戲劇表演除了受場地的限制必須放大聲音外,在本質上與電影表演并無不同。只是二者表演時有時間性的差異,像電影表演基本保持了那一段時間內演員的認知和樣貌,而不斷演出的戲劇,則是隨著時間的流轉不停發(fā)生變化。
此外,戲劇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面對面的交流,這種交流電影也有,只是觀眾不在「現場」,所以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演員可以跟隨觀眾的節(jié)奏停很長時間,但在拍攝電影時無法掌握的那么清晰。
王學兵(左)在戲劇舞臺
無論對「狗血」劇情的另一種思考,還是對戲劇和電影表演的觀察,近三十年的表演生涯,讓這位西北漢子對演戲這件事兒有了更豐富的理解。越懂越愛,談及未來,王學兵也把繼續(xù)做好演員視為目標。
想把自己定型
聊完《溫蒂妮》中的表演,導演幫問到了轉型的問題。
其實早在2011年,王學兵便曾擔任導演,由他、劉燁、黃渤、黃磊等幾位演員共同執(zhí)導的《7電影》,雖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但也各有特色。加上多年以來,有一些故事在他心中醞釀許久,所以遇到可以通過電影講故事的機緣,自然也沒理由拒絕。開篇曾提到,將由他執(zhí)導的《夏凡的女神》已經進入劇本階段。
作為導演,王學兵對影片的要求有三點:一要有作者性,畢竟這是他埋在心里許久的故事。二要有趣,這是他對影片最基本的要求。三是要找到最合適的合作伙伴,就算說服不了對方,那無非是自己的東西不行,這反倒給了他把電影變好的動能。
同時,多年的表演經驗也讓他在和演員溝通時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我對角色的理解,加上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創(chuàng)作出的一定是更有血有肉的人物。所以找演員一定是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達成雙贏的結果,甚至互相成就。”
王學兵
不過,雖然已經把怎么做導演這件事兒想的很明白了,但回到未來的職業(yè)方向上,王學兵還是要以演員為主。
一方面,《白日焰火》《冥王星時刻》等由他出演的電影,不是在柏林電影節(jié)擒熊就是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導演雙周單元。感受過歐洲三大影節(jié)的氛圍,王學兵也曾表示自己想拿三大影節(jié)的演員獎項。時至今日,這也是他奮斗的目標。
另一方面,體驗過不同的角色與身份,王學兵反倒希望把自己定型。
首先是角色類型上,在他看來,角色是多樣化的,但所有角色都是演員塑造出來的,演員的材質并不一定適合所有戲路,那還不如在合適的范圍內做到最好。
其次是身份上,王學兵一言以蔽之:“演員我是要做一輩子的”。
青年演員要修煉自己,等待「心上人」
《演員請就位》剛剛結束,「演技」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采訪的最后,我們也未能免俗,問到了王學兵對于演員綜藝的看法。
相比老搭檔馮遠征在采訪時的直接,王學兵顯得柔和許多:“節(jié)目有自己的要求和節(jié)奏,沒必要拿來和專業(yè)的表演理論相比較。就像真人秀,他是真人,也是秀。所以任何問題都不能拋開他的大環(huán)境去討論?!?/span>
雖然二者的表達方式不同,但大意并無差別,在娛樂性更強的綜藝節(jié)目上討論演技本身,或許就是個偽命題。不過,綜藝節(jié)目巨大的流量,使演員的演技越來越被大眾關注,這對于演員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在王學兵看來,想要應對關注,獲得成長,要在打磨好基本功之余,別丟掉「自己」:作為演員,最起碼要對角色有想象力,這種想象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大不斷開闊,而不是越發(fā)狹窄。同時,修煉基本功也尤為重要,比如這段要說快、要唱歌、要跳舞,我們必須能做到,而不是事到臨頭無可奈何。
歸根結底,要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來等待下一部好的作品、好的角色、好的團隊,就像等待自己的「心上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老九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JenIhzYbb_v3NwIDmInvSw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zuisun.cn/news/8302.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