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認證為創(chuàng)作人或影視公司,認證即可享有:
原本,我以為改編和翻拍差不多是一個意思,畢竟改編不是亂編,翻拍也不能原封不動。
誰承想,最近有這樣一部電影,讓我對曾經(jīng)的認知產(chǎn)生了巨大懷疑。他以完全照搬的行為、原封不動的內(nèi)容,再次定義了翻拍的詞義。他就是意大利電影《死無對證》。
就這還能獲得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這部翻拍自《看不見的客人》的影片,在豆瓣有7.7的評分,國內(nèi)累計票房接近3000萬,成績斐然。但如果您看過原版電影,希望體會不同文化語境下原作的別樣魅力,那一定會大失所望。因為他就像格斯·范·桑特在98年翻拍的《驚魂記》一樣,幾乎和原作找不出一絲區(qū)別。
帶著這份震驚的心情,我們將對兩部作品進行分析。因為完全一致的環(huán)節(jié)太多,所以我們秉著玩找不同的決心,戴著「放大鏡」重看了兩部作品。終于發(fā)現(xiàn)《死無對證》在一些細節(jié)上還是有所調整,只是這些調整似乎還不如原封不同,這或許也是影片沒有選擇改編的關鍵所在。
《死無對證》的「成功」
是一次反面案例
近幾年,翻拍各國高口碑、有「國際語言」的電影成為趨勢。意大利佳片《完美陌生人》,以手機為載體,對親密關系進行結構,不但成功擠進豆瓣TOP250,更被多個國家及地區(qū)翻拍。
不過,即便影片探討的話題有國際性,翻拍時各國也會按照自己的文化屬性進行適當改編。譬如中國的翻拍版本《來電狂響》,雖然口碑拉垮,但還是加入了直播打賞、婆媳關系等當時的熱點話題。
《完美陌生人》劇照
所以有珠玉在前,翻拍電影能不能獲得認可,還要看編劇改編劇本的能力。
但到了《死無對證》這兒,似乎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文化相近,又或許意大利人擔心改編不好,會影響原作的魅力,所以干脆選擇原封不動。
這樣的處理方式,反倒讓影片獲得了口碑的認可。IMDB上,925人打出了6.5的及格分。在豆瓣,《死無對證》更是開分8.4,雖在全國上映后口碑有所下滑,卻也穩(wěn)定在了7.5分以上。
但《死無對證》的相對成功,與影片本身的質量無關,因為他最「能打」的故事環(huán)節(jié),只是對《看不見的客人》粗暴的還原。
二者都從車禍出發(fā),通過渴求真相的母親在偽裝成律師后抽絲剝繭的誘導兇手將謊言與事實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過程中,兇手編造了幾重謊言,一次次的將觀眾帶入虛構的場景中,左右著觀眾的思考。但最后真相就在眼前時,意想不到的大反轉也悄然而至。
憑借嚴密的故事結構、意料之外的情節(jié)發(fā)展,《看不見的客人》得以在影史留名,但整個故事、所有情節(jié)、一切反轉、全部細節(jié)都完全照搬的《死無對證》,只能成為內(nèi)容精妙,卻十分雞肋的復制品。
《死無對證》劇照
其實在這部分,我們本想對比兩部影片故事上的異同。但拉片后,《死無對證》除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對原片部分的設定進行了補充之外,導演摩爾蒂尼手中,肯定拿了和奧里奧爾·保羅(《看不見的客人》導演)一樣的劇本。
這種鏡像還原,不但失去了可分析的空間,也讓《死無對證》處在了尷尬的境地。
多余的細節(jié)調整
除了故事上完全一致,《死無對證》在角色名、臺詞、燈光甚至分鏡等角度,都和《看不見的客人》一般無二。
其中,角色名和臺詞的硬套雖然屬于機械化的操作,但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拉丁語種,語言習慣較為一致,倒不會太過突兀。不過在所有分鏡、打光等環(huán)節(jié)都完全復刻《看不見的客人》,卻充分展現(xiàn)了導演的缺位。我猜測,《死無對證》的導演似乎把《看不見的客人》當成了分鏡手稿,對著拍就完了。
首先看色調與燈光,作為成功的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大多鏡頭采取了偏暗的色調與展現(xiàn)人物面部表情的布光,在這樣的設置下,影片質感十足,演員精湛的表演也成功將觀眾帶入到場景中。
有這么好的模板,《死無對證》自然是盡數(shù)吸納,從下面的劇照對比看,幾乎一模一樣的場景布置與布光角度,讓兩部作品幾乎看不出區(qū)別。但在此,影片「創(chuàng)新」的采用了偏冷的色調,希望在情緒上鋪墊最終的反轉。但無論是片中母親刻意露出馬腳的表演,還是這種場景的鋪墊,都弱化了反轉的效果。
另一處細節(jié)上影片也做了些許調整。在男主殺死女主并布置現(xiàn)場的場景中,《看不見的客人》尸體撒錢的橋段被照搬過來。不過拍攝角度與布景《死無對證》卻略有不同。
從鏡頭對比看,二者都是俯視鏡頭,但《看不見的客人》場景更滿,錢的分布也更加密集。這與影片通過高壓迫感的劇情吸引觀眾注意一脈相承。而《死無對證》采用了大廣角的俯視,將整個衛(wèi)生間都涵蓋在了鏡頭中。
導演的鏡頭語言類似門德斯在《美國麗人》中將整個場景鋪滿玫瑰花瓣的設計。感覺上,門德斯的鏡頭即夢幻又鬼魅,體現(xiàn)了男主內(nèi)心復雜的情感?!端罒o對證》照方抓藥,提升了原作的懸疑感,但對于情節(jié)緊湊、沒有多余鏡頭的懸疑片而言,重點不夠突出也成了不大不小的問題。
相似的問題還出現(xiàn)在母親揭開面具的一幕。原版在處理時輕描淡寫,沒有太多情緒渲染已經(jīng)足夠震懾觀眾內(nèi)心?!端罒o對證》卻強化了面具的恐怖感,帶給觀眾的生理不適,略有發(fā)力過猛的嫌疑。
此外,相比原版,《死無對證》還加入了幾組鏡頭,對設定進行了一定補充。站在翻拍的角度,影片雖未進行太多改編,但有查缺補漏的決心,勉強算是主創(chuàng)的匠心。然而《看不見的客人》之所以封神,除了抽絲剝繭的故事,沒有明顯BUG也是關鍵。
因此,對原作的補充雖沒有降低影片的觀看效果,但正常觀影看不出區(qū)別,也稍顯多余。
尷尬的服化道
在部分細節(jié)上沒有全部雷同之外,因為沒有AI換臉,所以兩部作品的演員和表演還是不一樣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兩部作品更為真假難辨,《死無對證》在服化道與妝發(fā)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是妝發(fā)上,片中的幾位主角幾乎是粗糙買家秀的合集。
從上面一模一樣的海報看,妝發(fā)上的一致,反倒凸顯了《死無對證》的粗糙。一方面是最直觀的背景處理,另一方面,《死無對證》的四位演員在拍攝海報時并未展示出人物性格,也成了影片的一大短板。
除了妝發(fā)上沒有復刻到《看不見的客人》的「精髓」,在一處細節(jié)上,《死無對證》也沒有將簡單的翻拍工作做好。
影片中復仇的母親化妝成律師,是揭露真相、提升懸疑感的關鍵。在《看不見的客人》中,母親與真正的律師在妝后頗有相似之處,這也為機警的男主沒能看出端倪,最終說出真相埋下伏筆。
但《死無對證》的母親在化妝后,與律師的長相截然不同,觀眾自然很難相信劇情發(fā)展的合理性。
結 語
在內(nèi)地拿到3000萬票房的《死無對證》就像超A貨,如果沒有原版做對比,無論皮質、內(nèi)襯、五金還是設計都十分亮眼。這也是影片能在票房與口碑上獲得佳績的原因所在。
但有出神入化的《看不見的客人》在前,影片整體就像細節(jié)處的改編一樣,可以存在,但沒必要。
所以即便《死無對證》成功打破了觀眾認知,開創(chuàng)了新的翻拍方法,但也只是個例,希望未來各國改編經(jīng)典電影,還是要從自身的國情和文化出發(fā),在本土化上下功夫。起碼給人名改了、分鏡調整調整,也算導演沒白領工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老九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AHY49yUaSxnJDp9F73ZT6Q內(nèi)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zuisun.cn/news/7910.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