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過郵局、醫(yī)院、急診室、桑拿、Disco、火車站、汽車站、公共汽車站、餐館等,有些東西從局部看我非常喜歡,比如說那個桑拿。那時候桑拿剛在中小城市興起,我去拍它的休息室,整個廳有三百多人,他們就在那兒過夜。我就奇怪,有家不回呆在那干嘛?通過訪問我發(fā)現(xiàn)他們形形色色,特別有意思,有的是來討買賣,有的是來辦公事的,辦完事第二天要回去,30塊錢洗個澡外加睡一夜,他覺得便宜,就不住賓館了。還有的是嫌老婆煩,不想回家,或是吵了架出來的,反正那是一個躲的地方。我就一直拍,拍了很多特別精彩的訪問。
但最后面對素材、面對整個公共空間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我可能沒有必要讓他們講自己的生活情況,因為在公共場所里面,大家萍水相逢,誰對誰都沒有太多了解,甚至只是擦肩而過而已。
所以我認為更精彩的可能是不跟被拍攝者做任何交流,而只是感受他身上的那種氣息就夠了,那就沒必要用那么多的訪談來讓他們講生活情況了。所以整個桑拿我就做了一個訪談,拍得最好,但我仍決定不用它。因為我覺得這個題材我不需要講出來,應該讓畫面自己講出來。在梳理的過程中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內(nèi)在的結構線,它跟旅行有關。比如說拍夜晚的火車站,最后一個接站的人接人走出去的時候,正好傳來汽笛聲,就可以非常自然地轉(zhuǎn)到礦區(qū)的公共汽車站,公共汽車站又可以轉(zhuǎn)到公共汽車里頭,然后從公共汽車里頭又轉(zhuǎn)到一個餐館——餐館是報廢了的公共汽車的殼子。梳理完之后,著就是一條很有意思的線,跟旅行有關系,跟公共交通有關系。這樣的話,就找到了一條連接這個電影的內(nèi)在的線。我覺得它能夠解釋公共空間里面跑來跑去的這些忙忙碌碌的旅人的不安感、疲憊感,這就找到了一個主題,而這正是在重新認識這些素材的基礎上找到的。當然這個結構里頭也包括了視覺上的連接,包括內(nèi)景和外景、日景和夜景的考慮。所以我覺得紀錄片的部分創(chuàng)作是在剪輯臺上完成的,先想清楚自己究竟是要表達一個什么樣的主題,然后從素材里面尋找和發(fā)現(xiàn)自己所需要的。這也是最近一兩年中國紀錄片的缺憾,先不談片子的節(jié)奏等指標,就是怎么把它結構起來,很多人都感到吃力。結構是一種藝術,但它并不難,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結構意識?,F(xiàn)在的創(chuàng)作里面,結構本身的含義可能更大,比內(nèi)容還要大,這就是所謂的結構主義所說的內(nèi)容存在于板塊和板塊的縫隙之間。電影里,你拍到的那些東西連接在一起后才產(chǎn)生含義。還有一些基礎的東西,比如說視覺結構,陰晴冷暖、刮風下雨、室內(nèi)室外,日景夜景,我覺得在剪接的時候也有處理視覺結構的問題,所以我建議大家看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它是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的代表作,大家可以反復看,第一遍就看故事,之后理性地再看一遍,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結構非常講究,它在一個半小時里把自然的天氣都有機地結合進去,看完以后,就很有氣侯的感覺,甚至感覺呼吸著那個空氣。這個片子在視覺結構上對我啟發(fā)特別大。如果國外同行看我們,他們會很吃驚,因為中國現(xiàn)在的紀錄片幾乎都不混音,直接把同期聲剪接好就完了。像法國的電影學院,要求學生在聲音剪接時就要有一個設計,不管是紀錄片還是故事片,特別是紀錄片更需要聲音設計。它要求學生最少有六股聲音,就是在一個空間里面你能聽到六個聲音。比如這個空間里面,我們現(xiàn)在在交流,我講的話是第一個聲音;第二個是筆劃紙的聲音;我們旁邊可能是一個馬路,所以第三個是窗外傳來的馬路上的聲音;第四個,如果是夜晚的話,日光燈的聲音也要加上來;第五股聲音可能是走廊里的人走來走去的聲音;而第六個聲音可能是音樂。把這個空間的魅力展示出來可能需要六股聲音。但這只是一種期待,只是為了保持一個主題,而現(xiàn)在只有我說話的聲音是清楚的,其他聲音表現(xiàn)得并不太清楚甚至沒有,但是呈現(xiàn)在屏幕上的時候,可能就有六種聲音。當然這些所謂聲音設計,就是說在這個空間里面,我覺得要有這六種聲音才有現(xiàn)實感,才有魅力。然后就是混音的過程,要看哪個聲音高,哪個聲音低??赡茏钪饕氖俏艺f話的聲音,我還覺得馬路上的聲音也挺有表現(xiàn)力的,可以表現(xiàn)出一群人很奢侈,坐在那兒還能談藝術,而底下車水馬龍,人們各自奔走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而日光燈的聲音則會低一點,甚至是似有似無的。后期可以用很長時間慢慢地做聲音設計的工作,設計完之后找錄音師幫著把聲音混出來。有條件的話,你不能說我就不用,認為錄到什么就是什么那才是記錄,這就有點抬杠。有時候把某個空間的部分改變一下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說素材里有一幕可以處理成下課了,大家談得很帶勁,那怎么處理這個空間呢?可能我只要三個人走來走去就行了,但如果去一個中學錄一點下課后的聲音,這個空間的時間性就改變了,它就變成是下課之后大家還在談,感情上理解就不一樣了,增加了現(xiàn)場的氣氛。聲音的表現(xiàn)力太重要了,比如說一個瓶子我放下來,如果沒有聲音的話,它的重量和質(zhì)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最極端的方法是帶著同期聲剪輯,因為有些導演更強調(diào)聲音。比如說日本很出色的導演黑澤明,他堅持剪片子不帶聲音剪,真的是只看畫面當默片來剪。他覺得電影的文學性即電影的敘事性不依賴語言,而是依賴視覺本身的講述,我覺得這個是很對的。另一方面,當影像剪完之后,為了不被現(xiàn)場聲音影響,他要去想象聲音,他要根據(jù)影像設計聲音,設計完了之后把同期聲放出來,對比同期聲和他的設計。比如外面樓道里一個人走來走去,不放同期聲,他就想應該加什么東西,所以拿掉同期聲剪接反而是更強調(diào)聲音設計的了。這種方法是特別有啟發(fā)的。我建議大家多看些默片,電影原始的默片是特別精彩的。還有色彩方面,比如我們拍紀錄片的時候,色彩會很不平衡,有時現(xiàn)場很慌亂,影像色彩和反差都是不平衡的,所以另一個工作就是調(diào)光,在你完成輸出的過程中去做。這些程序如果有條件的話就盡量去做,因為它也是一重創(chuàng)作。如果你不做聲音的設計,不混音,那就少了一次創(chuàng)作,不調(diào)光又少了一次創(chuàng)作,所以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你沒走完,都是半成品。其實現(xiàn)在有很多片子都是半成品,拍完剪完這個電影就完了,其實還有創(chuàng)作的余地。還有一個就是紀錄片的現(xiàn)場。往往在初拍的時候就跟著人物,一進去就以人物為主了。比如一個人,一到他姨媽家就跟他姨媽抱在一起就痛哭流涕,然后導演說馬上得拍,要不這個就沒了,這種慌亂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拍了可能也用不了。你先別著急,先看看光夠不夠,不夠,很簡單,換個燈泡擰上,就可以打一個很好的基礎。比如說你要用三角架,動作要快,但是一定要有條不紊,不要一慌就只會拍后腦勺。所以說現(xiàn)場的鎮(zhèn)定很重要,即使眼前發(fā)生再精彩的東西,準備工作沒做好也不能拍。心里要有這個觀念,那么在去那個地方的路上,你最起碼得檢查你磁帶裝好了沒有,電池夠不夠,助理隨時拿三角架在手里,要做到一進門脊背三角架一放,30秒之內(nèi)全部搞定,那你就可以拍攝了。要保證拍攝的質(zhì)量,千萬不要慌,要保持鎮(zhèn)定,不要總是擔心好東西都漏掉,漏掉就漏掉。當然敏感是很重要的,動作要快,在這個基礎上一定要準備好,要沒有后顧之憂。這樣我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感受這個空間。這是現(xiàn)場的一個很重要的經(jīng)驗。現(xiàn)場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你一進入到一個空間里,要迅速地判斷哪個區(qū)域、哪個角度是視覺上最好的、最能表現(xiàn)空間氣氛的,這個沒有太多的理論基礎,也是一個意識。你先要觀察、感受這個空間,這一分鐘就解決了,但是你得做這個工作,不能一進來就跟著人拍,人走到哪就跟到哪,這樣整個視覺的環(huán)境你就控制不了。你要跳躍一點,先去選擇然后再拍能夠幫你解釋主題的題材。因為拍電影實際上面臨兩個東西,一個是人,一個是空間。人總是在空間里活動,你要處理人,拍攝他身上發(fā)生的故事情節(jié),另外還要拍他所處的空間,所以我們面臨的就是這兩個被拍攝的主體。先觀察這個人的特點,然后感受他的氣質(zhì),空間其實是一樣的,空間本身有它的性格,空間本身需要你去感受它,去跟它對話。安東尼奧尼說,每到一個空間,他先要沉默三分鐘,他要跟這個空間對話,他把任何一個他要拍攝的空間想象成是有生命的有氣息的,他要接受這種氣息。所以我覺得在現(xiàn)場的鎮(zhèn)定表現(xiàn)在拍攝的準備里面,一個是器材的準備,另一個就是你跟這個空間的交談這種準備。比如說這個空間,我覺得最好玩的是有三個門,這三個門如果都打開的話,會非常生動,人們進進出出,我一定要選擇一個角度可以同時拍到這三個門,不一定說是這個空間最好看,但是對賈樟柯來說,我覺得最好看的是這三個門。換一個思路,比如我拍一個女人,我就想拍她的近態(tài),她的肖像,我想拍得很平面的,可能這很矛盾,或者我故意引導她活動,總之在這個空間里要有自己的感受。不要慌,有的特寫鏡頭拍的連人長什么樣都看不清楚,那就是太慌了。器材要準備好,自己跟這個空間的交流也要做好,你才能游刃有余地處理。觀察環(huán)境就是進入現(xiàn)場的一個鑰匙,千萬別放棄,這是現(xiàn)場的問題。作為圖像來說,膠片電影和高清電影是什么?他們只是扁平的矩形圖像——是二維的媒體。作為燈光師,攝影師和導演,我們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努力讓這一門扁平的藝術看上去盡可能像三維立體——賦予它景深,形狀和角度,盡可作為圖像來說,膠片電影和高清電影是什么?他們只是扁平的矩形圖像——是二維的媒體。作為燈光師,攝影師和導演,我們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努力讓這一門扁平的藝術看上去盡可能像三維立體——賦予它景深,形狀和角度,盡可能讓它接近真實世界中的活生生的場景。燈光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鏡頭的選用,布局,攝影機移動,布景設計,色彩和其他技巧都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燈光是這項目標上的主要推動力。經(jīng)常有人問我,怎么能讓拍攝對象不在意你的存在?我有兩種經(jīng)驗,第一是真的和他相處,笨辦法是你就拍他三天,第四天他就覺得煩了,他就不當回事了。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嚴肅的工作氣氛,不和任何人說話,表面上是不在乎他,那他也會不在乎你,所以那個空間里的人也會自然,做他該做的事情。還有就是攝制者本身,進入到現(xiàn)場,人能少盡量少,攝影、錄音、導演三個人就夠了,其他人不要介入到這個空間里面。有時只能是在一個空間里,一換別的地方可能就覺得別扭了,就不行了。我覺得這也是要考慮的。能讓它接近真實世界中的活生生的場景。燈光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鏡頭的選用,布局,攝影機移動,布景設計,色彩和其他技巧都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燈光是這項目標上的主要推動力。還有一點就是我覺得應該有很好的工作習慣,就是關于素材整理的問題。因為拍攝是很累的工作,比如我今天拍了三盒帶子,我再累晚上也要知道拍的是什么。簡單的素材的整理工作一定要做,因為你將來面對的可能是100盤、1000盤帶子,沒有這么好的工作習慣,到了后期制作時壓力會很大。重新認識素材是建立在你重新看一遍的基礎上的,如果不重新看,你不能說我拍過了。這個工作一定要做,它是門功課,包括要做筆記。另外一點,比如我們在走廊里拍,走廊里拍完了,這個人進來了,我就轉(zhuǎn)進了,沒有停機是一個連續(xù)的鏡頭,你自己要把它剪成各個鏡頭,不能老是那么籠統(tǒng)地看。比如說從樓道到屋里的一剎那我可能用不了,可能是太虛了,可能你要另找剪接點。你把素材整理好,標清楚,甚至把整個素材分成一萬個鏡頭,你從1到10000都標好,這非常有利于你尋找。這些東西就像是你的孩子,你要去了解它們。往往可怕的是你有這個孩子你都不知道,忽視了這個素材。掌握素材是一個調(diào)理工作,從業(yè)余鏡頭一號二號三號,到時候你會突然想到我是不是把那個鏡頭加進來,一查記錄馬上能找到,要不然會丟掉很多東西,這個就是跟素材有關系的后期的問題。紀錄片的確是可以一個人拍,就是所謂的個人電影,但是數(shù)碼發(fā)明之前呢?一個人肯定不行。電影本來就是一個群體的工作,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要有工作人員跟他去配合。比如說攝影師,我覺得做導演一般來說不要兼任攝像。電影應該是分工很明確的,應該有一個人專門負責視覺方面的工作。認為紀錄片往往覺得沒有必要找那些,是我自己的東西,我想說什么自己最清楚,其實這個想法也是不對的。如果有條件還是要請一個攝影師,而且這個攝影師你一定要信得過,這會讓你的片子拍的更好,更成功。也許有人非常珍惜自己的創(chuàng)意,覺得找別人攝影會不會現(xiàn)場要拍的東西他抓不到呀,會不會我的想法他落實不了呢?如果發(fā)生這樣的情況,當然攝影師的能力是一個問題,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導演出了問題,比如說從挑攝影師開始,當然應該挑有能力的攝影師,然后進行很好的溝通,建立起互相的了解。溝通好之后,你需要的東西都能拍到,這對導演是一個解放,視覺的部分有人為你負責,你可以更用心去做其他事。我是一直堅持用攝影師的。有次拍紀錄片的時候,一個攝影師生病了來不了,我就去拍,拍完后我看素材,發(fā)現(xiàn)那個小孩特別生動,他在換牙,因為很疼所以不停地吸氣,但是我當時真沒意識到他怕疼,因為我要想很多問題,他怎么著反而不去注意了?,F(xiàn)場如果有攝影師的話,看到他牙疼,我可能會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這個人物。所以我覺得找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做你的攝影師很重要。比如現(xiàn)在我拍故事片,視覺方面我提一個要求,片子應該是什么氣氛,然后我只看起幅和落幅,中間怎么運動、運動過程怎么構成都請他來做,這樣兩個人的力量就結合在了一起。一個人做事孤掌難鳴,雖然也有些好片子是這樣拍出來的,但長遠來說,這樣的方法并不太好,這是要有工作人員。還有就是大家不僅是靠興趣,還要把它作為一個事業(yè)來做。我覺得找一個好的制片也是很重要的。大家理解制片就是出錢的那個人,其實制片是很專業(yè)的工作,財務是很小一部分,此外還有對技術的了解等等。我們現(xiàn)在都做數(shù)碼的東西,數(shù)碼的發(fā)展變化非常快,導演和攝影師不一定能跟得上它的發(fā)展,優(yōu)秀制片人就要對這個技術的變化非常敏感,首先從技術角度上給你提供支持。制片還應該很好地安排導演精力和體力,因為我們做導演的一般都比較偏執(zhí),愛較真,有些東西拍不好就不服氣,同時另一邊有個特別有意思的東西,制片就應該告訴你,趕緊拍那個東西,不是很任性地停留在這個地方,所以可以把制片稱作導演的保姆。他首先是導演的支持者,同時也是導演的對立面,幫助你理性地來工作。我覺得一個導演身邊最起碼要有兩個非常信得過的人,一個是攝影師,一個是制片。我認為故事片現(xiàn)在的這種狀態(tài),和紀錄片情節(jié)化是兩個趨勢,我覺得也是突破形式主義局限的一種努力。我自己剛拍完一個片子叫《冬》,因為有一個畫家,也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三峽拍一個工人,他那張畫叫 《溫床》,就是一個工人坐在席夢思床墊上打牌。我覺得它這個畫挺好,然后我就想拍一個紀錄片,一開始我想拍的就是畫里面的人的真實生活。因為畫只是平面的靜止的一個瞬間,那么畫背后11個人他們究竟過的是一種什么生活,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點。然后我們就去拍,在拍的過程里面大家就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東西——河流。于是就聊起來,大家覺得其實應該再畫11個女性。后來我們又選擇了在曼谷湄公河邊,這樣的話就是說他的畫和我們的紀錄片發(fā)展成為一個部分,從三峽的11個男性發(fā)展成曼谷的11個女性,這是一個結構上很大的發(fā)展。還有一個就是整個三峽全部拍完以后發(fā)現(xiàn)其實人們都沉浸在一種困難里面,這個困難是人禍。后來在曼谷拍的時候,恰恰是因為有了水災,這11個女孩當中有一個女孩在畫的時候突然跑出去,非常的著急,因為他們家發(fā)大水了。我們跟過去之后發(fā)現(xiàn)他們家一片汪洋,他們的家人在哪都不知道,那個村子里面只剩下外面的一些家人,我覺得這就是人禍和天災吧,如果說三峽的部分是人禍的話,那么這一部分就是天災了。這兩個部分使我覺得這個結構很好玩,落實了中國人說的陰陽結構,男性和女性,又是跨區(qū)域的中國和曼谷。這兩個部分完成之后,突然就又回到“自我”,因為你面對11個男的11個女的天災和人禍,那我們自己的生活是怎樣的呢?問題發(fā)展到第三個段落,這三個段落其實是自畫相,這個自畫相發(fā)展到這兒的時候,我忽然覺得這個部分可以不用紀錄片,而用故事片的方法,也就是這個電影前兩個片子是紀錄片,到第三個段落變故事片了。因為我覺得這種形式逐漸地過渡演變,它帶來一種現(xiàn)實跟藝術,同時也是他人和自我的一個很有趣的轉(zhuǎn)變,整個電影就像水在流動。這是隨著拍攝逐漸地形成和發(fā)展的一個題材。我覺得做紀錄片的靈活性就在于你可以在拍的過程中去豐富它,讓它生長出其他的問題,這樣的話會有很多意外的東西出現(xiàn)。我覺得做這樣一種跨形式的嘗試,可能會有很多新的電影感覺和形態(tài)出現(xiàn)。也就是我說的第一段的時候,那個人禍事件本身,是電影最主要的一個意義。其實通過這樣的拍攝,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管面對天災還是人禍,人生都是困難重重的一個過程,不管是中國還是泰國人,可能不管是因為天災還是因為人禍或者因為無所事事,人的最基本的不如意、痛苦、壓力可能是一樣的。那么會有這種感受是跨域的拍攝行為所反應的,就是我剛才說的行為性。第三個部分我還沒有拍,準備到外蒙古去拍攝,是由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過來的。這樣的話,整個拍成故事片之后,可能會對電影的影像部分提出質(zhì)疑,會對現(xiàn)實和虛構之間提出質(zhì)疑。但我覺得現(xiàn)在電影越來越多的表達方面是在結構之中,是結構本身所富有的含義,可能這也是跟傳統(tǒng)電影的一個形式上的區(qū)別,所以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并不是說建議大家拍故事片,拍著拍著突然去拍紀錄片,或者說紀錄片慢慢發(fā)展成故事片,這只是一種方法。它是一個思路,你可以用它打破形式之間的壁壘。
今年戛納有一個影片,據(jù)說用了大量的監(jiān)視器的影像,我覺得很有想象力,它打破了影像之間的區(qū)域,或許可能某一天有部電影大量是手機拍的影像。電影在這十幾年里前所未有的受到媒體的影響,很多新的獲取影像的方法出現(xiàn)了。手機可以獲取,DV可以獲取。然后傳輸電腦可以傳輸,手機也可以,包括這個電影監(jiān)視器的影像也是很有時代特征的。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影像很豐富的時代,我們可以去組織這些影像,或者打破他們之間的地位。我覺得是可以多一些這樣的媒體實驗,因為我反復強調(diào)紀錄片是最自由的。至于國際紀錄片的發(fā)行情況,我還是想從出口來說。其實在歐洲或者亞洲,比如日本和韓國,紀錄片的發(fā)行放映它是有非常穩(wěn)定的固定渠道的,比如說電視臺都會有專門的紀錄片發(fā)行的網(wǎng)絡渠道,比如說DVD和一些影院。例如在巴黎,這兩年很多紀錄片都有很好的票房,像《達爾文的噩夢》,就在年度前十名;像《持荒者》也有30萬人觀看,創(chuàng)了票房奇跡。他們都有一個很好的出口。影片拍完之后,影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窗口。一方面,作品想在國際范圍內(nèi)被人了解,電影節(jié)是一個必經(jīng)的途徑。它既是導演了解國際電影發(fā)展的一個窗口,同時也是別人了解的你一個窗口,還是商業(yè)買片賣片的一個窗口。在法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真實電影節(jié),在每年4月份。它衡量一個電影好壞,除了選片的質(zhì)量之外,主要是媒體系統(tǒng),就是說你在電影節(jié)亮相讓人了解是通過媒體。真實電影節(jié)會吸引到歐洲最重要的媒體,比如《世界報》、《解放報》這兩家法國報紙,以及英國、德國的報紙,而且最重要的雜志都會有跟蹤報道。同時獎項的設置除了最佳影片外,還有法國的作家協(xié)會設立的一個獎,這個獎是跟外交部合作的。你若得了這個獎,外交部會出錢買下電影,在所有的法國綜合理事館放。這個影展非常有影響力。還有一個就是山形電影節(jié),它主要分兩個板塊,一個板塊是國際競賽單元,里面有十七八部影片;另一個是專門的亞洲單元。我覺得他很好的一點就是不要求首映,因為他是雙年展,兩年舉辦一屆,所以他把所有這兩年里面無論是有沒有放過,或者有沒有得獎的作品都拿過來重新展映一遍。這樣的話,因為集中了兩年的作品,收視率會很高。同時他的獎金足夠讓獲獎者再拍一部電影,而且銷售商也非常多。其他的還有像馬賽電影節(jié)、阿姆斯丹紀錄片影展、柏林電影節(jié)的青年論壇等等,威尼斯電影節(jié)也剛剛開辦了一個紀錄片單元,都是相當有影響力的。所以從國際出口來看的話,紀錄片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從全世界的情況來看,資助紀錄片最主要的渠道是電視臺系統(tǒng),比如法國藝術電視臺、日本的MTG?;旧显趤喼蓿憧梢試L試去申請的一種基金比如釜山電影節(jié),它每年有四部電影的計劃,就是說你提交電影方案,說明我要拍什么,我怎么拍,大概預算多少,我大概哪一年推出,在一個簡單的計劃之后,他有一個審批。如果入選的話,他會有1萬美元前期的拍攝的資助和1萬美元后期制作的資助。不管錢多錢少,這是一個機會。你們可以上網(wǎng)去查,它舉行要到十月份,大家可以去嘗試把作品寄過去,嘗試一下國際性質(zhì)的合作。另外像鹿特丹電影節(jié),它每年有40部電影,紀錄片占很大的成分。一般來說,平均每部資助30萬人民幣。他的要求也是一個簡單的方案和大概實施的預算時間。只要你的計劃好,他會客觀地評價,不會有太多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大家不妨可以嘗試申請一下。我覺得大家剛剛開始拍電影,應該有一個衡量自己工作的標準,不要把它只放在中國。因為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你是一個紀錄片導演,不單是一個中國的導演,你是世界的導演,人家拍到什么程度,人家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都是跟你有關系的,是你的工作范圍。
你不能往低走,你得往高走,你的衡量肯定是要用最高的標準。很多人最早批評我們:好像你們只是為國外拍電影。這完全是一個誤解,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對電影行業(yè)來說,我們的舞臺應該是國際性的,因為我們的工作水平的要求應該是一個國際性的要求,而不是觀眾說我拍成什么樣子我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參與影展的本身是提高工作要求的很好的一個渠道。有一個報紙問了一個問題,說參加影展有沒有走后門這一說,這個我覺得任何一種體制,任何一個機構免不了,因為都是人在控制的,但是實際上來說你只要拍的好,有才華,不會被埋沒的,因為任何一個影展都希望找到前所未有的,誰都愿意扮演發(fā)現(xiàn)天才的角色。包括我個人的經(jīng)驗也是,拍完這個電影《小武》的時候,不要說認識人了,連什么影展我都不知道,然后我們寄一個錄像帶到國外,就被看到了,就入選了,然后電影生涯也就這樣開始了。那么今天中國紀錄片面臨的困難在哪,我覺得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流通渠道問題,我們的影片拍完放不了。比如說影院,完全是一個政策性的限制。比如說技審,中國電影審查有一個叫技術審查的,比如說用DV機器拍的作品,那就規(guī)定不許進影院,因為它技術不過關。它必須是索尼高清多少,比如像我拍《事件》的那套設備,這個是很不合理的。你看歐洲,今年戛納有一個電影是葡萄牙的一個紀錄大師(英文音譯“皮特佛斯特”),他拍的也是一個跨紀錄片和故事片之間影片叫《三月的紀念》,就是用這種新出的直接刻上DVD的機器拍攝的。那如果拿到中國來,電影院根本不讓放,所以技術審查是很糟糕的。一方面他讓新新媒介拍的作品,沒有資格進影院,另外一方面他限制了導演對媒體實驗的努力,所以我們現(xiàn)在在想建議取消技審。有時想想確實是很難,但我覺得信心是最重要的。還是我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當今世界天才、聰明人太多了,要想成功的話,除了天才聰明之外,還要有一個——勇敢。特別是拍紀錄片,它是勇敢的工作。這個勇敢包括你可能要面對的未知的人、未知的空間、未知的城市,你要了解他,要有勇氣接受他,要有勇氣去承受真實;這個勇敢還包括你可能要消耗自己那么寶貴的青春生命,你要投入到這個工作里面,你要一直堅持下去;這勇敢也包括你第一天拍這個題材,包括你兩年后還在剪輯這個電影的時候,你還相信他。勇氣加才華,其實是能讓大家走的更遠的一個法寶。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Fb98dpi7GxvDtRUXhBXxag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