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分為5集,每集15-20分鐘,節(jié)目將鏡頭聚焦于一群中國電影的幕后英雄,7位代表了當今中國電影產業(yè)水準最優(yōu)秀的電影人。
他們中既有行業(yè)的執(zhí)牛耳者,也有屢獲殊榮的行業(yè)大咖,在他們的成就中,可以窺見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有撼動行業(yè)的新生代力量,在他們的突破中涌動著電影行業(yè)新的趨勢變化。他們,催生著一部部優(yōu)秀中國電影的誕生。
作為國內首部聚焦中國電影幕后人物的微紀錄片,《我在中國做電影》此次從多個電影工種中選擇五項代表性工種,每集講述該項工種的一個代表性人物(或團隊),通過他的故事來展現(xiàn)職業(yè)魅力,通過他的成長來管窺產業(yè)的發(fā)展。
7種視角,5大幕后核心領域
為展現(xiàn)中國電影的真實幕后、記錄頂尖電影人的鮮活故事、透視中國電影的歷史與傳承,捕捉中國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與突破,節(jié)目邀請了七位嘉賓——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的首位華人獲得者葉錦添(代表作《臥虎藏龍》《封神三部曲》《赤壁》《夜宴》)。
包攬金雞獎、金馬獎、金像獎的攝影師曹郁(代表作《妖貓傳》《南京!南京!》《可可西里》《八佰》)。
國家一級錄音師、奧斯卡評委會成員趙楠(代表作《影》《封神三部曲》《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催眠大師》)。
參與數(shù)百部影視劇配音的中國著名配音演員阿杰(代表作《名偵探柯南》系列電影、《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大魚海棠》)。
國內最強特效團隊丁燕來、魏明和周逸夫(代表作《流浪地球》《一出好戲》《邪不壓正》)。
紀錄片分別從美術、聲音、攝影、配音、特效五大幕后核心領域,記錄他們鮮為人知的故事與才情。
目前《我在中國做電影》已經播出兩期。
曹郁:光影統(tǒng)領者
陳凱歌導演曾說,一個劇組里,有兩個角色可以被稱為Director(導演),一個是導演,另外一個就是攝影指導。
對曹郁來說,攝影首先是他自我表達的一個工具。一位好的攝影師,首先應該是一位創(chuàng)作者。
在成為金馬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攝影師前,曹郁的攝影之路并不算順利,大學畢業(yè)拍了六七部地下電影讓自己陷入了窮酸的境地。轉去拍攝廣告反而做的風生水起。練就了一身攝影技術的他,成為全北京最貴的廣告攝影師,那種小富微胖的生活曾一度讓他癡迷。
在制造電影這件事上,他將自己和導演的關系比作電影的兩個情人或者情敵。“他們都很愛電影,每個人都想表現(xiàn)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但又有一種競爭的微妙關系”。
相比獲獎,他更看重對自我表達的堅持,他說,不管未來如何變化,電影始終需要”視覺統(tǒng)領者”,而這個統(tǒng)領者也只能是攝影指導。
電影《妖貓傳》為他贏得了金雞獎最佳攝影的榮譽,至此曹郁也成為了包攬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的"多金"攝影師。陳凱歌導演贈他的那副字“袖攜五色佛光筆,來補盛唐無字碑”,似乎也成了最好的頒獎詞。
他將自己的攝影風格定義為詩意的寫實。啟發(fā)來自于小時候看的《末代皇帝》,“我第一次看到攝影機可以像一根羽毛一樣在天上飛,那么自由,那么詩意,我當時特別驚訝,電影原來是可以這樣拍的。”也就是從那時起,曹郁明確了自己的未來。
趙楠:聲音魔法師
“大家通常會說一部電影的導演很好,演員很好、攝影很好、美術很好,提到聲音最多會說音樂不錯。”
在趙楠看來,聲音在電影工業(yè)部門中最容易被忽視,“因為聲音是不直觀的,聽覺相對于視覺又是被動的。”
但電影帶來的身臨其境和感同身受,很大程度又是聲音帶來的。相對于影像,聲音更容易喚起人們的記憶符號。
對趙楠來說,電影里的聲音不僅僅是還原出來,更多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同樣是“怪獸”,在她的巧手之下,那些變幻莫測聲音,使怪獸有了截然不同的外貌和性格。
趙楠覺得,聲音指導恰似一個“魔術師”。從聲音的想象、聲音的采集、到聲音的編輯與再創(chuàng)造,整個過程就是一場“幻術”。
為了給《影》呈現(xiàn)獨特的風格,她的團隊幾乎收集了全世界所有的“雨聲”;一場看似平常的刺殺戲份,卻是無數(shù)個聲音疊加后產生的“暴力美學”。
作為一名錄音師,趙楠幾乎做過聲音相關的所有工種:對白錄音、對白編輯、動效錄音、動效編輯。她經歷了十幾年前中國電影的同期聲時代,感受著錄音行業(yè)的跌宕起伏。
她說錄音這個行業(yè)太不受重視,票房好像與他們沒有關系。她說一部電影給錄音的時間太短了,在中國做電影,就跟催命似的。
作為一名女性電影人,她像一個自得其樂的“女戰(zhàn)士”,享受著無與倫比的孤獨與快樂。在電影聲音行業(yè)能堅持下來的女性非常少。“我第一次領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時候,邀請函寫的是趙楠先生,很多人都以為我是個男性。但我認為這個工作是沒有性別差異的”。
她說,還是因為喜歡,所以才能做這個事。
不止趙楠,其他行業(yè)的從事者大概也都是因為喜歡,所以才能去做這個事情,或許他們的能力達不到最高水準,卻也是讓人佩服的一點。
美術,可以找到一個演員的魅力,讓觀眾過目難忘;
聲效,可以讓觀眾不需要聽臺詞,就知道角色的心境;
攝影,可以用鏡頭起舞,像書法一樣書寫什么叫“行云流水,如夢似幻”;
配音,可以讓一個銀幕形象“復活”,成為角色不可抽離的“另一個演員”;
特效,則用電影技術的魔術棒成就了電影藝術的“幻境”。
《我在中國做電影》為觀眾揭示這些幕后工種的職業(yè)特點,講述不同的創(chuàng)作心得,不論是大眾陌生還是熟悉的工種,都有完全新鮮不同的內容,可謂看點多多。
第一層看點,真實創(chuàng)作狀態(tài)的真實展現(xiàn)。例如,節(jié)目將首次走進配音演員的錄音棚看《柯南》是怎么“誕生”的;走進神秘的擬音工作間還原一場驚心動魄的刺殺戲的完成過程。
第二層看點,傳授獨家的電影創(chuàng)作知識干貨。攝影和攝像為什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工種?《妖貓傳》的大唐盛景和楊貴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如何呈現(xiàn)?《流浪地球》里最難的特效鏡頭是怎么完成的?錄音師為什么是最“孤獨”的電影工種?給譯制片配音和給原創(chuàng)動畫配音有什么不同?
第三層看點,分享珍貴的行業(yè)心得和觀點。無論是大師級的葉錦添還是新生代的特效制作團隊,都真實袒露對行業(yè)的思考和理解,不乏辛辣的真知灼見。中國的美術到底是什么水平?中國的特效到底和美國有沒有差距?“明星化”的新一代配音演員如何回憶中國老一輩配音演員,講述和他們的獨家故事?
第四層看點,好玩有趣的往事和名人爆料。《我在中國做電影》中的電影人都曾與很多知名演員和導演合作過。他們有什么樣的合作故事和花絮趣聞,比如葉錦添怎么聊他眼中的張國榮、鞏俐,曹郁和陳凱歌導演有怎樣的“相愛相殺”的故事,姜文導演如何“指教”團隊做特效?
一部電影,從籌備到上映,涉及多個工種,凝聚成百上千的幕后人員的心血。沒有美術的把控,小到服裝道具大到視覺風格將無從談起;沒有聲音的支持,電影將不再是完整的“視聽藝術”;沒有特效的加持,科幻電影這個類型甚至將不復存在。
節(jié)目中,他們暢談各自的電影創(chuàng)作與職業(yè)故事,用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故事,真實呈現(xiàn)了“一部電影的誕生”。他們直指行業(yè)的困頓與問題,也回答大眾對中國電影的“偏見”,用專業(yè)為觀眾答疑解惑,為當下中國電影產業(yè)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
《我在中國做電影》通過有限的節(jié)目內容,盡可能呈現(xiàn)一個豐富多彩的幕后世界,進而引發(fā)大家對電影幕后工作者的關注,并對行業(yè)進行理性地思考。
《我在中國做電影》是“給電影的一封情書”,用真實記錄獻給為電影默默付出的所有幕后工作者;《我在中國做電影》也是給萬千影迷、愛電影的人、致力于從事電影工作的新人們的“一堂電影課”!
是給每一個想要走入電影行業(yè)的人的一份職業(yè)指南,也是給所有愛電影之人的心靈慰藉。尤其是在這個特殊時期,讓更多人借著電影的光芒繼續(xù)堅持電影的夢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電影專家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NRZ9W-dCgjvel8rwlLPyzQ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zuisun.cn/news/5708.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