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攝影著重強調被攝體的細節(jié)、形態(tài)及紋理,是一種非常獨特攝影類型。在這個圖集中,你可以了解造就一張精彩的微距攝影作品的因素都有哪些,并得到一些如何將你照片變成引人注目的攝影作品的建議。
攝影:John Kimbler
在這幅作品中,利用微距鏡頭和經過柔化的一對閃光燈捕捉到了一只蜜蜂和花朵錯綜復雜的細節(jié)。
拍攝建議:微距攝影就是放大攝影,可以將照片上物體的大小,從真實尺寸的一半,放大到5倍左右。
攝影:Yoann Ducamp
雛菊上的瓢蟲。
拍攝建議:作為普遍原則,你應該使用不大于f/16的光圈,以便讓被攝體全部或大部分都在景深范圍之內。當被攝體無法全部安排在同一平面上時,你需要決定對哪一部分合焦。
攝影:Michele Sutton
這些是蒲公英的種子。嘗試以不同方式拍攝蒲公英讓我度過了一愉快的下午。隨著一陣令人愉快的微風吹來,我最終拍到了這張令人滿意的照片。被攝體,布景,和光線完全來自大自然。
拍攝建議:嘗試大光圈,這樣可以將被攝體的大部分置于景深之外,產生令人滿意的藝術效果。
攝影:Peter Martin
皮球上的微型車模。
拍攝建議:在進行微距攝影時,使用淺景深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背景完全在景深之外,所以往往會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而且你可以非常自然地布置拍攝場景。盡管不用考慮背景問題,但還是別忘了檢查一下是否有其他任何會分散觀眾注意力或不和諧的元素。
攝影:Paul Sutherland
一只鸚鵡魚的眼睛。
拍攝建議:從意想不到的角度拍攝來獲得富有創(chuàng)意的微距照片。嘗試用不同的光線,用順光加強被攝體的色彩飽和度,用側光強調質感。
攝影:John Kimbler
一只常見的歐洲蜜蜂正在采蜜。使用佳能MPE-65mm微距鏡頭獲得與真正蜜蜂一樣大小的畫面。
拍攝建議:當畫面中有一個興趣點,并且處于恰當?shù)奈恢蒙?,那么這張微距照片就會很成功。選擇一個簡單的背景,這樣就不會與被攝體形成競爭關系而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攝影:Ivan Nava
我們周圍的生物物種是多么重要而又脆弱。
拍攝建議:近攝鏡是一個平的,類似濾鏡的附件。它裝在普通鏡頭前端令你可以更近地對焦。雖然最大放大倍數(shù)取決于鏡頭的焦距,但你能夠從更近的距離對焦。
攝影:John Troiani
皮革翼甲殼蟲經常光顧我家的金盞菊,我用尼康D80和適馬150mm微距鏡頭拍攝了這張照片。它們總是不停地爬動,但這個家伙一動不動地待在那兒,還沖我擺了個漂亮的姿勢。
拍攝建議:拍攝花朵、樹葉及戶外的昆蟲等題材很具挑戰(zhàn)性。一陣微風就可能毀掉一次完美的構圖。必須消除被攝體的抖動和模糊。 在拍攝之前,嘗試在地上插根棍子,然后將要拍攝的植物固定在棍子上來保持靜止。拍攝時應使用最快的快門速度,如果用小光圈拍攝,則還需要使用環(huán)閃或閃光燈組。
攝影:Jervis Mun
新加坡金鐘公園的翼昆蟲。
拍攝建議:一個穩(wěn)定的三腳架是必須的。你有兩個選擇:買一個支腳能夠以最大角度張開,并可達到較低位置的三腳架;或買一個中軸可以倒置,能夠允許相機正面朝下懸掛在底部的三腳架。
攝影:Terry Bridges
這個下午出去看看什么植物是“醒著的”,不是很多,但是大戟屬(Euphorbia)在冬末呈現(xiàn)出了漂亮的紅棕色。這兒有幾點拍攝精彩微距植物照片的建議。
拍攝建議:如果在室外拍攝,明亮的天氣會令微距照片效果非凡,因為不必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多云但明亮的天氣尤其適合微距攝影,因為此時照射在被攝體上的光線非常均勻。
攝影:Maneesh Kaul
一只黑蜘蛛。
拍攝建議:進行微距攝影時,使用照相機內置閃光燈是不現(xiàn)實的。無論裝或不裝其他微距附件,鏡頭都會遮擋一部分光線,產生陰影。
解決辦法之一是使用外接閃光燈。最好的外接閃光燈是燈頭可以旋轉和抬起的那種。
攝影:Ankit Mavchi
這張照片拍攝于一個晚上。當我正在讀筆記時,突然看到這只小蟲趴在其中一個本子上。與平時一樣,相機(佳能A470)就在我身邊。于是我等待它走到最佳的位置。終于它到了拍攝的最佳位置,而且在我拍完后就飛走了。
拍攝建議:如果發(fā)現(xiàn)了能夠接近的昆蟲或其他小生物,馬上開始拍攝。在拍攝微距照片時——尤其是移動的被攝體——你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你的相機設置準都確無誤,因為你可能只有一次拍攝機會。
攝影:Peter Racz
綴滿露珠的白頭翁。
拍攝建議:在近距離拍攝時,自動對焦無法總是有效工作。使用手動對焦可以令你獲得更加清晰的微距照片。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zuisun.cn/news/5293.html全部評論
關注我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