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剛剛落幕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三塊廣告牌》奪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故事講述一位母親因女兒被虐殺致死、兇手遲遲不落網而責怪當?shù)鼐绞殻㈤_始了一連串的“復仇”行動。
影片雖然成本不過區(qū)區(qū)150萬美元,卻因劇情跌宕起伏、表演刻畫入微,獲得了評論的一致認可,成為了呼聲最高的奧斯卡熱門之一。盡管最終還是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三塊廣告牌》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無冕之王。
不過,本文并不是要討論《三塊廣告牌》的劇本如何巧妙、表演如何驚艷,而是介紹這部電影中所出現(xiàn)的視覺特效??赡芎芏嗳藭械狡婀?,《三塊廣告牌》里有特效嗎?劇情片怎么還會需要特效場面呢?
不信請戳以下特效分解視頻↓↓↓↓↓
英國特效公司Union Visual Effects成立于2008年,以CG布景制作和不易為人所察覺的微妙特效處理見長,至今已服務過許多知名電影電視的創(chuàng)作者,作品包括《猜火車2》《BJ單身日記3》《萬物理論》等等,《三塊廣告牌》中的61個特效鏡頭也是由他們制作完成的。
“這可能是我參與過的最有趣的項目了,馬?。ㄓ捌瑢а軲artin McDonagh)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們玩得很開心”,Union Visual Effects的視效總監(jiān)Simon Hughes表示,“能為這樣一部電影登上銀幕作出貢獻是我們的榮幸,也很高興得到這么多肯定,影片在奧斯卡上拿獎我們簡直樂瘋了!”
燒警察局是個力氣活
在片中扮演女主角米爾德麗德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說,“我們每個人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現(xiàn),簡直過于好了。比方說我吧,我自己平時連棒球都投不出去,在片子里竟然把一顆燃燒彈從一棟樓扔到了街對面,那可是雙向街??!”
“麥克多蒙德在片中高超的投擲技巧我們是這樣實現(xiàn)的”,Hughes說,“我們先拍攝了一組她投擲道具燃燒彈的畫面——距離遠遠達不到能砸中警察局的程度。在后期處理的時候我們把道具燃燒彈從畫面中擦除,并替換成在Houdini中制作好的引線已經被點燃的CG燃燒彈,然后重新繪制投擲路徑,以確保燃燒彈能擊中目標”。
而接下來的警察局著火一幕,則是由Hughes的團隊拍攝了許多條不同角度、不同燃燒強度的爆炸場面以備用,并從中選取片段組合而成的。
在拍攝警察局內部,山姆·洛克威爾被爆炸的沖擊波撞倒、身上著火的一幕時,先是棚拍了山姆被甩動裝置撞倒的畫面,接下來的動作則由替身在現(xiàn)場視頻拍攝實拍完成?!叭缓笪覀儗⑦@兩個畫面合并,并在畫面中、在替身演員的身體上增加更多的火焰特效,營造緊張危險的效果?!?/p>
Union Visual Effects為《三塊廣告牌》制作的CG特效幾乎全部是圍繞Houdini進行的,并用Houdini自帶的Mantra渲染器進行渲染,軌道跟蹤則使用了Pixel Farm 研究開發(fā)的成象物體跟蹤軟件PFtrack,最后再使用Nuke合成畫面。
燒廣告牌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那三塊拿了獎的廣告牌,也是在Hughes團隊的“操作”下燃起熊熊大火的。他們先是視頻拍攝了弗蘭西斯在廣告牌外緣操作滅火器的畫面,從而保障演員的人身安全,又在同一天晚上拍攝了從不同方向點燃廣告牌、不同燃燒程度的畫面以備用。
“然后我們又在畫面中加入了很多CG制作的火焰和灰燼”,Hughes說,“主要將精力放在弗蘭西斯手持滅火器與火焰的互動上,這樣才能讓火焰的運動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Nuke在這其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著痕跡地將不同廣告牌和每塊廣告牌燃燒的不同階段連結成一串自然連續(xù)的畫面。“我們拍攝了很多火焰沿著不同方向運動和不同燃燒程度的備用畫面,所以后期會有大量的匹配工作?!?/p>
牙醫(yī)的大拇哥并沒有真的遭罪
女主角米爾德麗德用牙鉆鉆穿了牙醫(yī)拇指指甲蓋兒,是《三塊廣告牌》中最出人意料、也是最讓人頭皮發(fā)麻的一幕。從影片的分解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牙醫(yī)拇指指甲上的創(chuàng)口和流出的血液都是由Hughes的團隊制作的,“這樣才能讓受害者的表演更有張力啊”,Hughes開玩笑道。
不過,相比Hughes在參與制作《三塊廣告牌》特效部分的視頻拍攝中獲得的樂趣,影片導演Martin McDonagh似乎并沒有感同身受,“特效部分的制作和等待很煩人”。
還好,最終他們的苦心沒有白費,《三塊廣告牌》的成片中,除了較多被觀眾吐槽的廣告牌下出現(xiàn)一只鹿一幕(很多人都以為是CG鹿,其實是棚拍的真鹿)以外,幾乎感覺不到特效的存在,這無疑是對特效團隊巨大的肯定,畢竟“看不見的特效,才是真正厲害的特效?!?/p>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zuisun.cn/news/1710.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