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內核說到底是一個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就好像一個變形金剛,表面看是鋼鐵怪物,為其提供能力的卻是內在的血肉之心,例如《長江圖》。
楊超扎著馬尾的這個男人,侃侃而談他對電影這門時光藝術的理解。而他口中的《長江圖》,就是由其自編自導的一部愛情魔幻史詩。這部片子在剛剛落幕的柏林影展上,摘得了銀熊桂冠。今天,載譽歸來的新銳導演楊超,帶著他的這部心血之作,來到北京電影學院商學院計劃2016迎新暨電影《長江圖》柏林獲獎慶功會上,并做了國內放映。間歇期間,他在時間接受了我的專訪。用他的話說,《長江圖》是一部值得刷三四遍的片子。那么,就請各位看官隨我一同在時光中感受一下這部作品的魅力。
作為導演,楊超這部片子的創(chuàng)作初衷來自哪里?
楊超表示,這個劇本是在2005年拍《旅程》之后想到的一個創(chuàng)意。因為我從小生活在河邊,對河流有自身的一種感覺。06年的時候游歷了一次長江,就明確這個思路:要拍一部以長河為背景的片子。那時只有思路,沒有人物,也沒有場景。到了09年的時候,我又一次采風,把自己對女性、對宗教、對修行的想法融入進來,意圖呈現一個與時空單獨相處的感覺。就像伯格曼拍《冬日之光》之前,在一間教堂里,從早坐到晚,看光線從窗的左邊移到右邊一樣。與長江獨處的那些時刻,讓我獲得了特別大的信心和細致的感受。之后的兩年,我把劇本打磨完。很多媒體愿意把它渲染為十年磨一劍,其實談不上艱苦。因為,《長江圖》這個電影,在劇本階段就已經得到創(chuàng)投,之后也一路得到很多資本的投資。
創(chuàng)投支持
《長江圖》總共拿到了五個創(chuàng)投,有戛納電影節(jié)“工作室”,鹿特丹電影節(jié)HBF、法國南方基金、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HAF、臺灣金馬創(chuàng)投。其實,劇本創(chuàng)作談不上多難,關鍵在于全新的格局和構思,要有野心才能吸引人,這也是我們受資本青睞的緣由。
創(chuàng)投如何尋找
除了少部分是楊超自己找的外,絕大多數靠的是團隊的力量,這其中匯集了很多中國電影界的精英,正是大家的努力,才能夠把這樣一個逆市而為的電影拍成這樣。記得2012年剛開始拍的時候,有些人都以為我們瘋掉了。兩千多萬干這件事?
風險評估
從投資者角度來說,風險還是蠻大的?!堕L江圖》其實是全新的一個東西。它既不討好國內市場,做純商業(yè)電影;也不討好國際電影節(jié),做反映中國表層的現實紀錄片。它是一部藝術電影,集合了我們團隊的遠見和堅持。盡管如此,也是磕磕絆絆,后來拍了停,停了拍。
對于之前影片不討喜的看法
楊超表示,首先,我們沒有想掙錢,從一開始就沒有。我們的狂想,就是在今天,用膠片重新譜寫一首關于長江的詩歌。是能夠比肩杜甫、李白的那種,這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
《長江圖》表達的是傳承
楊超認為,當今,難道就沒有一部牛X的藝術作品能接續(xù)中國古代的輝煌嗎?這么多年來,外國電影節(jié)看我們的作品就是記錄現實,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視覺。這當然不合理。中華民族配得上深刻,也應該有恢弘的藝術品。我們不做,肯定有別人會做。在這一點上,《長江圖》是幸運的,我是幸運的。
想想看,多年之后人們提起來,說杜甫寫過“無邊落木蕭蕭下”,楊超拍過《長江圖》,我就什么都值了。藝術的價值就在這里。拿票房來衡量這件事,就是犯蠢,中國電影全部票房加起來還不如北京一個樓盤。比錢,把中國所有電影大佬,大導演,大制片聚到一堆,見了馬云都得繳槍投降,這不是有病嗎?
長江是一條時間的河流
為什么用魔幻愛情這條主線,來表達一條河流,或者一個文化?
楊超表示,長江在中國人的內心感覺中,從來都不是一條物理河流,而是一條時間河流。人們提起黃河的時候,更多感覺它是父親;而提到長江,我們會說它是母親。這種潛意識,很有趣。因此,當我選定長江作為這部電影的空間的時候,其實也就決定了影片的時間結構。那肯定是不能按照偽紀錄片的方式去拍的,而要體現一種時間感。記得片子外放的時候,《國家地理雜志》的人對我說,他們花了這么多錢拍長江,卻從來沒有拍成這樣。
在物理層面拍攝
楊超說,我們要把長江當做一條時間河流來拍,這就是電影的一個出發(fā)點。我們理解中國歷代先賢理解的長江,它是屬于我們民族某種歷史記憶的東西。因此,片子呈現出來的,應該是一種壯麗、魔幻的景觀,而不是那種寫實的、無趣的景觀。
如何說服李屏賓老師加入這部影片
楊超表示,我用兩件事說服了他。個是劇本。我們的劇本有五六萬字那么長,魅力很大,征服了很多人。再一個,就是比肩杜甫這件事。你知道,李老師是一個文人攝影師,這對他來說太合拍了。
他是一個古體詩愛好者,每天在路上都要寫一首詩。當然現在《長江圖》并不是一個純傳統(tǒng)的東西,而是一個哥特式的水墨山水。它是一個雜糅的東西,是一個
華語電影在電影節(jié)上新的突破點在哪
楊超表示,這或許和中國經濟地位的上升有關,華語電影自然也越來越受關注。拿這次來說,《長江圖》的票天就賣光了。搞得我們很麻煩,沒有票請朋友看了。
中國人口基數大,文青基礎特別強。如果我們宣發(fā)得力的話,我還是蠻期待的,起碼能讓票房回本。不過,中國電影的現實是,商業(yè)片還沒達到健康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觀眾還沒有完全吃飽類型片。在這個情況下,你指望《長江圖》有特別多的票房特不現實。
電影是一個真正的自由市場,其中資本、資源、人力進行有效配制之后,一定會獲得極大發(fā)展。所以在商業(yè)片更繁榮之后,那么文藝片等多種需求的細分類型,細分市場,就必然會出現。
相信現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飛速發(fā)展,會促進您所說的細分化市場的到來。
移動互聯網肯定是改變電影的細分市場結構,將來一定是各種自由群體的自由聯合的時代。不管是《長江圖》,還是《黃河圖》;不管是重口味,還是輕口味,都會找到它的觀眾。
到那時,文藝片反而是更高端的商業(yè),更高逼格的商業(yè)。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zuisun.cn/news/1163.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